三一重工、中国中车、赢合科技、浙江鼎力、恒立液压、中金环境、杰克股份、杰瑞股份、百利科技
重点组合:日机密封、先导智能、徐工机械、诺力股份、克来机电、建设机械、晶盛机电、华测检测、长川科技(电子团队覆盖)、锐科激光、埃斯顿、璞泰来,关注至纯科技、神州高铁、台海核电、应流股份等
本周整体观点:10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触底反弹,基建托底逻辑逐步兑现。国家推出各种政策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渡过难关,主要是解决大股东的股权质押风险。投资建议:1)基建板块行情持续强劲,利好工程机械、核电、轨交板块龙头;2)本周重点推荐轨交板块:轨交具备强逆周期属性,是国家对抗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的重要抓手。7月国常会以来,铁路总投资额目标重新上升至8000亿元,设备投资超过1000亿元,强烈推荐中国中车、看好神州高铁3)加配超跌优质个股:前期部分基本面良好的个股因为股权质押危机、配资盘爆仓等原因股价大幅回调,部分已经落入到非常安全的估值区间。重点推荐中金环境、百利科技等
轨交是基建投资的重要抓手,是政府对冲宏观经济提高速度下降的投资手段:2008-2010年、2013-2015年这两个周期内,铁总投资金额同比大幅度增长,与GDP增速呈现明显反向变动,期间内新开工项目分别达到了264、172个,明显优于2011-2012年。(2011-2012年由于温甬亊故及铁道部领导人受查等亊件影响,铁路建设受到压制)。
基建先行,5年左右之后带动设备需求:一般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作为一个周期。铁路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是2008-2010年,对应2014-2015年通车高峰;推测计件的第二个高峰为2013-2015年,对应2018-2020年第二轮通车高峰。
高铁新增通车里程2019-2020年有望迎来新一波高峰。高铁方面:18年预计是相对低谷,高铁里程仅为1662公里.19-20年十三五冲刺阶段,线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快铁方面,18年通车里程预计大幅度增长,全年1533.32公里,19-20年继续保持在高位。
轨交:中铁总确认京沪高铁准备上市,铁路优质资产证券化开启,铁总融资渠道迈向多元。1)基本面:7月国常会以来,铁路总投资额目标重新上升至8000亿元,设备投资有望超过1000亿元;截至10月18日,2018年铁总动车和机车累计招标量分别为325标准列、759台,动车组车型超预期(全为350时速),机车数量超预期。2019-2020年通车里程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峰。2)政策面:复盘轨交,投资有明显的逆周期属性。三轮景气周期均是国内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的时期,轨交超额收益区间分别为32个月、22个月、9个月,而本轮行情仅开始不足3个月,仍处于中前期。轨交板块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强烈推荐中车,看好神州高铁。
工程机械:10月汽车/随车/履带起重机销量2351/965/139台,同比+43%/10%/+18%,国内小松挖机开机时间148.6小时,同比增加8.8%,挖掘机销量15,274台,同比增加44.9%,开机时间和销量增速均超市场预期,基建仍是开工量和证券交易市场投资信心的重要支撑,预计18Q4销量增速15~20%、18~19全年销量超19.5万和20万台,国产四强市占率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后利润释放加速,重点龙头公司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
油服设备:受原油库存增加,需求走弱担心增强,沙特被美国制裁,油价短期调整并造成了多头踩踏,布油已经跌破60美元/桶大关。短期油价走势尚不明朗,但对于油服的投资情绪影响较大。国内今年高层多次强调能源安全,资本开支不会因为短期油价波动而有放缓,考虑到供给不足,需求仍然旺盛。继续重点推荐杰瑞股份,关注石化机械、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港股安东油田服务、华油能源。下游炼化项目重点推荐日机密封。
锂电设备:1)从下游需求看:①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98万辆,同比增长84.5%;动力锂电装机量5.93GWh,同比增长103%;②特斯拉落户上海带动50万辆车增量;7月韩国LG化学的电池项目落地南京,预计将总投资20亿美元、年产动力电池32GWh;CATL和时代上汽有望在近期确定招标分别超过13GWh和14GWh产线;③赢合科技公告中标LG卷绕订单,锂电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高。2)从技术路线看:①方形、圆柱、软包并举,绝对占优方案尚未出,软包对中段工艺产生一定影响,但卷绕依然适用;②整线可满足电池厂自动化需求,并提高设备商占有率;③高镍正极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单位投资额较高;④锂电回收中梯次回收相对成熟,磷酸铁锂经济性逐步显现。重点推荐:赢合科技、百利科技、诺力股份。
风险提示:上游资源品/油价下跌,重点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大幅度地下跌,重大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国内投资情绪,页岩气项目、基建项目投资落地没有到达预期等。
10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速3.7%,环比9月增加0.4pct。10月31日国务院发调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并将具体职责落实到各执行部门,强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于优质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望带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国家推出各种政策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渡过难关,主要是解决大股东的股权质押风险。主要投资建议为:
1)10月基建投资触底反弹,与当月挖机销量和小松开机时间超预期相互印证,下游施工量正在回升,基建板块行情持续强劲,继续利好工程机械、核电、轨交板块龙头。
2)本周重点推荐轨交板块:轨交具备强逆周期属性,是国家对抗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的重要抓手。中铁总确认京沪高铁准备上市,铁路优质资产证券化开启,铁总融资渠道迈向多元。7月国常会以来,铁路总投资额目标重新上升至8000亿元,截至10月18日,2018年铁总动车和机车累计招标量分别为325标准列、759台,动车组车型超预期(全为350时速),机车数量超预期。复盘轨交,三轮景气周期内,轨交超额收益区间分别为32个月、22个月、9个月,本轮行情不足3个月,仍处于中前期。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下强烈推荐中车,看好神州高铁。
3)加配超跌优质个股:前期部分基本面良好的个股因为股权质押危机、配资盘爆仓等原因股价大幅回调,部分已经落入到非常安全的估值区间。重点推荐中金环境、百利科技等
10月基建投资增速触底反弹,基建托底逻辑逐步兑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速为3.7%,环比9月增加0.4个百分点,基建托底逻辑逐步兑现。拆分来看,在构成基建的三大子行业中,10月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4.60%和2.10%,分别环比提升1.4pct和小幅微降0.1pct,但整体仍保持正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累计增速为-9.60%,环比提升1.1pct。
轨交是基建投资的重要抓手,是政府对冲宏观经济提高速度下降的投资手段:2008-2010年、2013-2015年这两个周期内,铁总投资金额同比大幅度增长,与GDP增速呈现明显反向变动,期间内新开工项目分别达到了264、172个,明显优于2011-2012年。(2011-2012年由于温甬亊故及铁道部领导人受查等亊件影响,铁路建设受到压制)。
基建先行,5年左右之后带动设备需求:一般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作为一个周期。铁路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是2008-2010年,对应2014-2015年通车高峰;推测计件的第二个高峰为2013-2015年,对应2018-2020年第二轮通车高峰。
铁路设备上市公司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盈利水平跑赢机械行业整体,两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9.14%、4.23%,而同期机械行业整体收入增速仅为-11.45%、-29.58%;利润增速分别为13.01%、31.71%,而同期机械行业整体利润增速仅为-17.95%、-27.37%。
高铁新增通车里程2019-2020年有望迎来新一波高峰。我们按照高铁(250以上客专)、快铁(160-200时速、使用动车组的路线)两个口径来统计未来的通车里程。高铁方面:18年预计是相对低谷,高铁里程仅为1662公里.19-20年十三五冲刺阶段,线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快铁方面,18年通车里程预计大幅度增长,全年1533.32公里,19-20年继续保持在高位。
我们对2018-2020年预计开工的高铁线路进行了梳理。总计共35条线公里,预计总投资约2.99万亿。
我们对比了2015Q3-2018Q3的中车在手订单,2018Q3中车订单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达到了2975亿元,其中城轨、动车、新产业及机车业务为主,占比分别为55.1%、15.9%、12.94%、11.80%。城轨订单主要是为2019-2020年的集中交付做准备。
按照建设节奏,车辆、零部件及机电设施的交付与通车里程数高度相关。一般来说,高铁通车前一年内为动车组交付高峰期,动车组车辆设备订单周期为1-2年;地铁通车前半年到一年同样为地铁车辆的交付高峰期,但根据地铁业务的不同设计规划,地铁车辆设备订单周期可能长达2-3年。
按照投资拆分,站前土建工程占到整个轨交投资的40-50%,站后机电工程占20%,车辆设备占10%,另外的费用(包括拆迁、前期准备、利息费用等)占到20-30%。
重点推荐中国中车,公司业绩与轨交投资和后市场维修保养直接相关。2018Q3,中车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
公司历史上整体经营业绩稳健,毛利率、净利率稳步提升。2010-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270.92亿元增至2110.13亿元,CAGR为7.5%,归母净利润从44.40亿元增至107.99亿元,CAGR为13.53%。
2018H1,中车在2015年之后首次出现ROE回升,Q1、Q2的加权ROE分别为1.04%、3.39%,同比分别提升0.02、0.24pct。ROE提升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净利率回升,Q1、Q2分别提升0.20、0.54pct。资产周转率及权益乘数呈现微幅下降。
盈利预测:结合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情况及公转铁带来的增量,我们预计2018-2020年归母纯利润是128.86亿元、154.75亿元、172.47亿元,按照目前股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8.4X、15.3X、13.7X。
铁路投资基本面较年初有明显好转。年初由于铁路总公司面临较大负债表去杠杆压力,定调本年度铁路总投资额仅为7320亿元,相较于去年目标下滑8.5%。而7月23日国常会以来,国家强调下半年加大基建投资以实现稳增长目标,铁路总投资额目标重新上升至8000亿元。通过国家铁路固定投资额月度数据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边际向上变化。本年度3至7月铁路固定月投资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37%、-8.95%、-8.38%、0.01%、-1.10%,到8月份转正为1.61%,说明国家铁路层面的投资开始回暖。
10月18日晚中铁投发布本年度第二批动车组招标、第四批机车招标。其中,动车组均为350时速复兴号,8编组110列,8编高寒30,16编5列,17编15列,共计180标准列。如今年中车与铁总签订合同,则年底中车动车组订单会回升至640亿左右,为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铁路机车受益于公转铁这一政策的实际落地,本年度采购量创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铁总动车组招标均以350时速车型为主,到本年度所有325列均为350时速的复兴号动车组。以此前中车公布的动车组重大合同来计算,145标准列对应249亿元合同金额,则单列车价格为1.72亿元左右,明显高于250时速动车组。
我们复盘过去几轮基建投资强周期中轨交板块的表现及持续时间长度,认为目前仍处于主题行情的中前期。2004-2017年共13年间,基建投资共有三轮景气周期。第一轮: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基建固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0%-50%,这段时间也是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最高峰期;第二轮,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基建固定投资增速从负转正、并逐月提升至24%,这段时间铁路投资增速从-50%回升至70%,之所以呈现较为极端的变化是因为当时发生了高铁温甬事件,对铁路乃至整个基建影响较大;第三轮幅度较小,出现在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基建固定资产增速在经历了超过两年的下降之后出现回升,从15.7%回升至18.7%,该阶段国家铁路投资增速并无明显回升,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类PPP项目数量的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社会融资规模在这3段基建固定资产景气周期内也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方向。社融额增速分别在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2012年2年至2013年12月、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这三个时间段表现较强,在时点上与基建景气周期未必完全匹配,这是因为社融额中有相当部分居民消费有关,但两者必然出现共振区间。
我们发现在上述三个景气周期内,轨交装备板块均存在一定超额收益。我们选择申万机械指数中的轨交板块及沪深300进行比较,发现在20、20、20这三个区间内,轨交板块涨幅分别为71.32%、19.01%、11.65%,相对于沪深板块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10.34%、17.09%、0.11%。之所以前两个区间的超额收益明显、而2016年这一区间超额收益很少,主要是因为动车组对于大部分轨交装备公司而言利润空间丰厚,而城轨业务虽然增速较快、但利润空间非常狭窄,对于报表最终影响较小。三个超额收益区间持续时间分别为32个月、22个月、9个月,而本轮行情仅开始不足3个月,因而我们判断仍处于中前期时间。标的上,首推中车,铁路装备部件公司其次,这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中车相对于上游更为强势,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3.2. 工程机械:10月挖机销量超预期,预计11月销量1.55-1.65万台
根据小松官网数据,10月中国区挖机开机时间为148.6小时,YoY+8.8%。考虑到小松市占率由2017年6.7%下降至2018年1-10月的5.1%,而行业内新机开机率更高,因此该数据可能偏低估了下游真实的开工数据。我们认为伴随政策发力、前期停工的项目开始复工以及环保因素带来的强制性更新,10月的实际开机时间更长。
10月挖机销量超预期,可能的原因是2017年10月-2018年3月为秋冬采暖季限产,下游施工量被抑制,因而销量并未完全反映下游施工情况。对于11月的挖机销量,我们维持谨慎乐观判断,预计销量为1.55~1.65万台,四季度整体增速有望保持15%~20%、全年销量有望冲击20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时,考虑到基建的逆周期属性,我们乐观估计2019年的基建投资等数据将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行业更新需求维持高位、行业销量有望持平,但中、大挖更新需求更旺盛。
根据国内挖掘机前10个月的销售数据(含进出口),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8%、15.3%、17.4%和11.6%,国产分给继续保持50%以上、且份额仍在提升,三一、卡特彼勒和徐工占据国内市场前三位。10月集中度为CR4=55.6%、CR8=78.3%,提升的原因主要为龙头穿越周期后,品质、渠道、售后和研发等多方面能力优势巩固,同时液压件等核心部件缺货带来龙头获得供应商保供的优势。
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分别为:1)大、中、小挖和泵车、汽车起重机的更新周期错位,逐步推进更新、拉长周期,9月汽车/随车/履带起重机销量2453/925/138台,同比+40%/-4%/+19%;2)全国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其中基建投资占比逐渐提高,工业投资回复,而房地产投资稳定。对应的工程机械、尤其中挖的销量将保持持续增长。3)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之三为大宗商品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在持续上涨后带来矿山采掘开工量维持高位,另外国内爆破物的管制逐年加强,导致大量矿山的爆破工作量由“大型挖掘机+重型破碎锤”完成。综上,从不同机型的销量来看,中大挖的增速已经明显高于小挖,预示着地产/基建/矿山等开工量增速更高。
环保因素带动大挖销量高增长,关注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盈利提升:国内销量方面,10月大/中/小挖同比增速24.7%/34.5%/46%;1-10月累计同比增速55.5%/61.9%/41.4%,中挖/大挖增速持续高于小挖,我们判断原因为:1)大挖主要用于矿山开采,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因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未来一年更新增速排序依次是中挖、大挖、小挖;2)6月27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由此带来部分强制性更新需求。销量的结构性变化将带动挖掘机毛利率上行,主机厂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柳工。
推荐理由:需求持续高位、集中度提升,龙头收入高增长。资产负债表修复,行业龙头业绩释放加速。需求的时空错配,不同品类工程机械需求高增长接力。高空作业平台作为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明显提升。
油价维持高位,带动油气产业链投资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油价大概率仍将维持70-80美元区间震荡,但是考虑到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加剧以及美国对于伊朗11月份可能采取制裁,不排除油价继续上行甚至突破100美金/桶的可能性。
(1)美国成为最大原油生产国,内部利益诉求明显。北美时间9月12日周三,美国能源信息署表示,继今年2月超过沙特后,初步估计美国石油产量可能在8月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从原油进口国变为原油出口国,油价上涨符合其利益。
(2)供给侧产能无法快速释放:目前供给的主要弹性在于美国的页岩油,而目前美中地区页岩油管道建设尚未完成,预计到2019年Q3-Q4才能实现新的运能增量。且美国就业充分,卡车工人短缺。预计至少在可预计的1年之内,页岩油地区产量增幅有限。
当前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伊拉克的产能均处于历史高位,如沙特原油产量自2010年呈现震荡上升,2015年三月以来保持高产量日平均超过1000万桶每天的水平,并在2016年前半年产量持续增加,2016年8月达到近10年产量峰值1060万桶/天,2017年以来,沙特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1000万桶/天。
(3)美国对伊朗的潜在制裁可能引起产能进一步收缩:11月,美国是否对于伊朗采取制裁将最终落地。2017年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平均为250万桶/日,比2016年平均水平高出约20万桶/日。历史上,伊朗石油禁运和解禁对供给量影响总共约在90~100万桶/天。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开采难度下,油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石油公司的获利空间,此次油价回升使得各类石油和油气服务公司的业绩弹性得到较大释放。石油公司的经营情况直接决定了资本开支,进而决定了油服公司的业绩。从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石油公司利润大幅缩减,2017年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国内市场方面,2018年三桶油资本支出规划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各家公司的公告,2018年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资本开支分别为750亿元、2258亿元和11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4.44%和17.71%,三桶油2018年合计资本开支为4178亿元,同比增加14.28%,已经超过2015年水平,向2014年水平靠拢。当前油公司资本开支处于历史高位,有力带动油服公司业绩进一步好转。
在2014-2016年的油价低迷时期,三桶油纷纷缩减了开采支出成本,新发现和拓展的石油储量迅速下降,进而导致2017年年末的石油储量处于历史低位。同时,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现有油田逐步进入衰退期,未来通过拓展与发现新油田以满足产量要求是油公司的必然选择,这就倒逼油公司大幅提高资本开支用于开采。
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未来有望成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根据2017年《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截至2016年底,我国非常规天然气中的煤层气和页岩气累计探明储量分别为6928.3亿立方米和5441.3立方米,但资源探明率分别为2.3%和0.4%,探明储量采出程度分别为3.50%和2.50%,剩余可开采量巨大。全球范围来看,截至2017年底,世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率也仅为5%,而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底,中国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经超过了万亿立方米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是重要发展方向。2000年以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17年国内原油产量1.92亿吨,进口量4.19亿吨,进口依存度69%;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进口量920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39%。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剧的背景下,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进口依存度迫在眉睫,而非常规油气作为天然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有望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力争在202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在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远低于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努力推进涪陵、长宁、威远、昭通和富顺-永川5个页岩气重点建产区的产能建设,对宜汉-巫溪、荆门、川南、川东南、美姑-五指山和延安六个评价突破区加强开发评价和井组试验,适时启动规模开发,力争取得新突破。
目前国内具备页岩气独立勘测开发能力的企业仅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据财新网报道,中石油“十三五”期间页岩气的生产主要布局在长宁、威远、昭通三个区块,2018-2020年计划新建约720口页岩气井,到2020年累计投产井数超过820口;2019年和2020年页岩气产量计划分别达产到118亿方和131亿方,建成150亿方的产能。今年,中石油计划在四川页岩气田生产约56亿立方米页岩气,建成产能规模达66亿方,这一产量目标比去年30.6亿方的产量接近翻倍,同时中石油2018年计划在四川地区打井330余口,而截至2017年底中石油集团累计投产约210口井,今年一年的钻井数是存量的1.5倍。
中石化是国内页岩气开采的另一主力,涪陵页岩气田2017年销量达60亿立方米。根据中石化官网,截至2017年底,涪陵页岩气田累计建成产能100亿方,累计产销气量均突破160亿立方米,2017年产量达60.04亿立方米,日销气量最高达1670万立方米,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预计2020年涪陵页岩气田产量有望达130亿立方米。
综上,中石油和中石化在2017年实现页岩气产量90亿方,预计2020年可达260亿方,与“十三五规划”的300亿方有约为40亿方的缺口,该部分缺口有望由部分民企满足。
与此同时,近几年中石油和中石化资本开支稳步增加,有力支撑国内页岩气开发加速。根据我们的统计,201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资本开支规划合计为3428亿元,同比增加8.61%,上半年资本开支完成额为983.05亿元,同比增加25.56%,其中用于勘探和开发的资本开支合计为2161亿元,同比增加12%。
从技术角度而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技术与普通气井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完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等方面,其中水平井钻井以及压裂技术最为重要。尽管水平井的成本比较高,但其经济效益也比较高,页岩气可以从相同的储层但面积大于单直井的区域流出。而且因为页岩气埋深大,渗透率低,所以压裂对于页岩气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2018-2020年期间我国页岩气打井成本进行简单测算,主要假设为:
1)2017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为90亿立方米,但产能为130亿立方米(中石油30亿方+中石化100亿方),产能利用率为69%,假设2020年这一数值提升至80%;
2)根据中石油的规划,2018-2020年新增页岩气产量100亿方,需新建720口页岩气井,对应单口井页岩气产量为0.14亿方;
3)中石油在四川盆地的页岩气钻井成本为4500万元,此水平为国内最低,假设未来三年平均单口井钻井成本为5000万元;
测算结果表明:1)在2020年页岩气产量为260亿方的中性假设下,18-20年需新开采页岩气井1404口,合计钻井成本为702亿元;2)在2020年页岩气产量为300亿方的乐观假设下,18-20年需新开采页岩气井1764口,合计钻井成本为882亿元。
考虑到设备投资中钻井和压裂投资需求占比较大,且常规油气压裂车主要以2000水马力及以下型号为主,而页岩气以2500水马力及以上型号为主(2500水马力约占70-80%),我们更进一步对钻机和压裂设备的供需平衡进行测算。主要假设为:
1)每套压裂机组平均21台压裂车,每个平台平均开采周期2-3个月,一个平台平均4-6口页岩井。考虑到冬季因素,一般每套压裂机组每年可开发4-5个平台,对应约20口井;
测算结果表明:1)中性估计下,未来三年平均每年压裂车需求为491台,钻机需求为117部;2)乐观估计下,未来三年平均每年压力车需求为617台,钻机需求为147部。
再看供给,目前国内2500水马力以上的压裂车保有量约为400台,钻机保有量约为120部,压裂车供不应求情况较为严重,中性/乐观情形下的缺口约为90台和200台。目前供应压裂车的上市企业主要是杰瑞股份、石化机械和宝石机械,三家企业产能有限。若考虑致密油开采需求以及大量压裂车的升级和更新需求,预计未来三年压裂车(尤其是2500水马力以上的压裂车)供不应求问题仍将持续。
从油气产业链出发对我国主要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务已经覆盖了全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各类机械设备提供,提供系统工程技术服务较少。近年来,随着前期大型项目建造经验的累积,我国油气服务公司近年来转向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上转变,如中海油服、惠博普、杰瑞股份等立足于成为油气工程一体化的企业、其EPC工程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重点推荐:杰瑞股份,建议关注石化机械、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石化组覆盖)等。关注港股:安东油田服务、华油能源等。
3.4.1. 下游需求: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84.5%,动力锂电装机量同比+103%
乘联会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98万辆,同比增长84.5%;动力锂电装机量5.93GWh,同比增长103%,叠加年底补贴发放,锂电板块迎来边际改善,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7月10日,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委员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项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特斯拉中国工厂落户上海临港。上海临港可能为整车组装及电池pack基地。目前,特斯拉尚未在上海拿地,工厂动工最早时间将在明年春节之后。
预计未来特斯拉-松下将继续通过合资工厂形式扩充产能。松下早于去年就开始布局国内产能,目前有大连、无锡两个基地,预计去年有1-3GWH的产能落地招标。松下尚未大规模招标,预计仍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此次特斯拉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对应30~40GWh动力锂电产能,预计将带动100~160亿元的设备投资。
7月17日下午,韩国LG化学的电池项目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正式签约,预计将总投资20亿美元,该项目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小型电池,工厂规划建设电极、电芯生产线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开始实现量产,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动力电池32GWh,年产值将达350亿元人民币,税收20亿元。目前LG化学的电池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电池销售增长业绩,汽车动力电池和ESS储能电池均处于世界第一,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供应现代汽车、沃尔沃、通用、克莱斯勒、雷诺等著名汽车制造产商。
赢合科技9月13日公告中标LG化学南京工厂数码电池生产线台卷绕机订单,具体金额未公布,按照行业内厂家公告信息卷绕机金额约250~400万元/台,预计总订单金额约5,000万元~7,500万元。
由此我们判断,LG的动力电池设备、原材料国产化也将加速,尤其是在2021年之后新能源车补贴取消、LG将加速发力布局,由此将在2020年下半年实现更大电池产能的达产。由此推测,2020年开始设备国产化将加速。
同理根据2021年补贴取消,韩国另外两大电池厂SDI和SK也有望在2020年开始加速国产布局。根据目前的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布局,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苏南地区将有望成为重要产业链聚集地。
据高工锂电新闻,7月12日,科恒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子公司浩能科技已接到CATL 9台高速双层涂布机设备采购中标的通知。这预示着本年度CATL大规模招标开启。
我们预测CATL本部和时代上汽2019年投产产能有望达到13GWh和16GWh,其中将包括宁德、溧阳两大基地和时代上汽项目,与广汽、华晨宝马等合资项目预计也将陆续开工。CATL上市总融资规模远低于130亿、且上市前公司明显缩减了资本开支,因此市场对其2018年扩产量低于预期、同时怀疑其2019年扩产是否能达到8GWh存疑;此次招标有望超过20GWh,2020年国内+海外扩产预计也将不低于20GWh,总量上超预期。我们判断,2019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将出现缺口,因此快速投产将有助于及早释放产能。
大族激光分别于8月20日和27日公告中标宁德时代订单,金额分别为3.53亿元和1.93亿元;先导智能于9月13日公告中标宁德时代订单9.15亿元(其中先导本部5.65亿元、子公司泰坦新动力3.49亿元)。由此预示着宁德时代体系的超强扩产开始逐步落地。
投资建议:1)正极材料设备供应商百利科技,受益于高镍三元正极的快速扩产,主要客户包括当升、巴莫、杉杉、盟固利、贝特瑞等产量较大或技术较强的正极材料厂商,预计18-20年净利润分别为2.5亿、4.81亿的6.23亿元。2)后端物流自动化重点关注诺力股份(中鼎),子公司无锡中鼎在后段物流自动化环节进入CATL、比亚迪、松下、LG供应链,技术水平得到龙头企业持续认可,预计18-20年净利润为2.26亿、3.10亿和3.93亿。3)国产整线设备龙头赢合科技,预计18-20年净利润为3.22亿、4.47亿和5.79亿。4)国产卷绕机龙头先导智能,公司已进入CATL、松下、LG化学供应链,预计18-20年净利润8亿、12.5亿和15.2亿元。5)其他受益标的包括今天国际、科恒股份、璞泰来、天奇股份等。
3.4.2.1. 电池封装:全面拥抱三大路线,软包电池对中端设备提出新需求
方形电池目前常见的电芯能量密度比能做到180-210wh/kg左右,模组成组效率约为90%,系统成组效率约为70%。圆柱电池目前常见的电芯能量密度比能做到200-250wh/kg左右,模组成组效率约为87%,系统成组效率约为65%,则模组的能量密度比约为170-220wh/kg,PACK约为130-160wh/kg。软包电池目前常见的电芯能量密度能做到190-230wh/kg左右,LG是260wh/kg。2018年整体水平有希望往240wh/kg这一水平去提升。模组成组效率约为85%,系统成组效率约为60%,则目前模组的能量密度比约为160-190wh/kg,LG可以做到220wh/kg,PACK约为115-130wh/kg,LG可以做到150以上。
三种形态及封装路线各有优劣,但目前为止仍未有绝对占优的解决方案。以软包为例,虽然软包电池材质轻、安全性好(内压太大时胀包而非爆炸)、循环性能更好,但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例如尽管电芯能量密度较高,但由于可固定性差导致在成组效率较低,并且生产效率也较低,成本上未必比方形及圆柱有优势。
由于没有绝对占优路线,电池厂走单独路线的风险较大,因而开始拥抱三条路线,据高工锂电报道,CATL目前也有2GWH软包产能规划。软包(punch)本质上是一种封装方式,在材质上,其使用铝塑膜而非铝壳/不锈钢壳,传统的焊接工艺并不适用。软包对于前段制片工艺而言,没有明显区别,浆料、涂布环节不受影响,但其对中段会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软包可能会使用一部分叠片设备。软包电池的电芯的结构是隔膜呈现层叠状态,一层一层将正极、负极隔开,相对于方形、圆柱的电芯是扁平式的。叠片机是一种解决方案,其工作机理是将正、负极片装入料盒中,机械手左右运动,在正、负极料盒中拾取极片,经二次定位,交替将正、负极片放在叠片台上。隔膜主动放卷,叠片台带动隔膜左右往复移动形成Z字叠绕。叠片完成后,按照设定长度切断,自动送出人工贴胶。然而相对于卷绕机,叠片机加工效率目前来看仍然是非常低的,因而仍有部分软包电池采用卷绕机生产。
其次在封装环节,软包电池与其他电池有关键区别。软包电池当外形尺寸设计好后,就需要开具相应的模具,使铝塑膜成型,这一过程称为冲坑,用成型模具在加热的情况下,在铝塑膜上冲出一个能装入卷芯的坑。第二步,将铝塑膜对折,将卷芯覆盖,进行顶封和侧封。这里用的是热封而非其他电池所常用的焊接,令铝塑膜的PP层熔化然后黏结。在顶封时,极耳必须借助极耳胶与铝塑膜的PP层熔化粘结。因而,在封装环节,原先所需要的大量焊接设备需换为顶侧封机。
本年度新能源行业在经历挤泡沫的剧烈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锂电加工设备商则产生路径分化,先导、赢合由设备供应发展到整线模式,而浩能、格林晟、纳科诺尔、海裕锂能等细分行业龙头选择专注其原先的优势领域,致力于实现某一段设备的整线化(例如前段的涂棍分一体化)。对于整线模式的理解,很多人疑虑的是只有小电池厂需要整线,大厂并不需要,因而这可能不能代表未来的主流方式。然而,具备整线能力的厂商,往往是设备行业中对于电池制造流程及工艺理解最为深刻、且具备很强资金实力/融资能力的公司。它们从少数设备拓展出整线能力,本质上是扩大了设备覆盖面,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及发展机会。
工业控制的使用更加广泛,设备企业使用大量控制、纠偏、测厚模块,用以提升生产精度及效率。例如卷绕机配备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用于降低张力波动、提高卷绕速度、减少卷绕力矩变化导致的“竹笋现象”(内侧材料因压力增大被挤坏或被横向挤出),以及适应椭圆、方形、三角等异形卷绕等。涂布机/辊压/分切机上同样需要运用大量工控模块以控制材料张力、收放卷位置纠偏等,还需要厚度&面密度及视觉检测用于极片缺陷检测。工控设备占电池厂固定投资整体的比例较低,但对生产效率、精度、良率等至关重要。
国内厂商快速赶超。国产工控产品竞争力提升,且与海外产品相比能够保持很大的价格优势。原先用欧姆龙、莱默尔等国外品牌的设备商近年来将逐步转向或考虑使用国内品牌,汇川、埃斯顿(TRIO)等厂商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
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开始配备mes系统,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先导、赢合、中鼎、今天等厂商均开发了自主开发的mes系统,与ERP、现场控制系统融合、协同,以实现智能化车间管理。锂电设备厂商越来越重视由单机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化,能够大幅降低建设运营成本、车间用工成本及产品不良品率。
3.4.2.3. 关注正极加工设备:高镍三元供货紧张,高镍有望迎来扩产高峰
在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高镍三元成为电池厂未来的必然选择。本年度以来,磷酸铁锂进入冬期,三元产量大幅上升,前四个月同比增速高达64%,开始全面挤占磷酸铁锂市场。我们都知道只有622、811才能够满足高能量密度,按照真锂研究的预测,如果三元811+石墨,领先厂商2018年有希望做到250wh/kg,到2019年在负极变为硅碳的情况下,较多厂商有望做到250wh/kg。
三元材料市场供需弱平衡。首先看需求,三元自2016年以来快速放量,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三元在2017年市场份额占比已上升至50%左右,总量高达16.15GWH。其中,三元在乘用车、客车及专用车市场的装机量分别为9.43、0.03、5.69GWH。三元带电量与质量之间的转换为1kwh电量约等于2kg三元正极,也就说16.15GWH约对应3.23万吨的三元材料。根据我们的预测,2018-2020年国内三元电池需求量将分别为27.5、52.2、88.6GWH,同比增速分别为74.2%、89.5%、69.9%,对应三元材料需求量分别为5.51、10.43、17.73万吨;而全球未来三年三元材料需求量有望分别达到11.86、20.63、32.42万吨。
供给端处于弱平衡状态。我们统计了杉杉、当升、北大先行、巴莫科技、宁波金和等10家正极企业2016-2018年的产能情况,期间三元材料产能分别为6.26、9.76、19.46万吨。从数量来看,供给量大于国内需求量,但明显小于全球需求量。三元材料供求格局相对较为健康。第一,2017年底的形成的产能往往在2018年才能完全达产,也就是说2018年的需求主要对应2017年释放出的产能供给;第二,我国许多正极材料厂已经开始向海外供货,例如天津巴莫目前已经是LG的供货商,宁波金和是三星SDI、LG的供货商,因而需考虑对于海外需求的匹配;第三,部分三元产能被用于消费锂电、低速物流车等领域。
高镍有望迎来扩产高峰,本年度至少达到12万吨的扩产量。从已经公告的企业来看,杉杉7200吨产能在建,金和目标是明年具备3.5万吨的有效出货能力,当升正在筹建5万吨的锂电产能。由于811目前的安全性还不确定,因而主流车厂没有大批量使用,不过均在积极筹备中。
高镍单位投资额相当高。我们统计了金和、杉杉、当升三家已披露的扩产产能、总投资额及单位投资水平,每万吨投资额在6~7.7亿元之间,多数为设备投资。
动力锂电回收是我们前期重点关注的新兴领域。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有可能在2019年开始逐步放量,起步阶段是以梯次利用为主,之后在三元报废量提升时就有望以元素回收为主。
锂电回收从产业链来看,可以简单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是以回收为主,后段是以加工处理及梯次利用为主。目前用于回收的电池主要包括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其中,以格林美、比亚迪为代表的回收企业,目前80%以上回收的还是消费电池。3C产品的电池汇集到小的回收网点,或者转移到城市矿山成为电子垃圾,最终由回收方或专门从事回收业务的贸易商进行归集。
动力锂电池目前的量比较小。其回收路径是从消费者到汽车拆解点(如车辆报废)、汽车4S店、其他小回收点等,再从这些节点直接汇集到汽车厂或者贸易商。回收方可以直接从贸易商处采购,或者由汽车厂归集好之后、与2-3家回收方签订供货协议。
电池厂的废弃料回收路径较为简单。电池厂将这部分材料出售给回收方。外资的电池厂,如松下、LG、三星SDI甚至会支付回收方一定的报酬。
从回收成本来看,目前来看,定价方式一般为梯次利用价值+金属残值。高金属价格,残值为原电池价格的10%左右;加上梯次利用再翻倍。磷酸铁锂价值更低,因为金属残值低,磷酸铁锂回收价格在原电池价格的15-20%左右。
锂电池回收的后段,目前以磷酸铁锂为主流。我们之前曾进行过这方面的测算,商用车动力电池报废期约为3-5年左右,乘用车报废期约为6-8年左右,由此推算,2018年报废的电池主要是来自于2013-2014年及之前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
磷酸铁锂的梯次利用的经济性较为显著,目前供铁塔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为0.7元/wh,而铅酸电池约为0.5元/wh,但是磷酸铁锂的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000次以上,而铅酸仅为300-500次左右。我们对梯次利用的市场空间简单测。假设2019、2020年将回收全部2015年的磷酸铁锂电池,则总规模将达到12.37GWH,全部都应用于梯次利用且单价约0.7元/wh,则未来两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85亿左右。由于2016、2017年磷酸铁锂的使用量巨大,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而对于元素回收而言,线年左右。相比磷酸铁锂,三元富含钴,经济性高,第一批使用的三元电池到2020年左右开始步入退役期,有望带动元素回收及再利用的普及。
我们认为,回收行业是一个非常有赖于政策的行业。是因为回收本身的门槛并不高,行业竞争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环保成本。不规范的小竞争者环保投入极少,毛利率较高、从而能够始终生存下来,导致非常分散的市场格局。并且,由于电池这类危险品有运输半径的问题,运输成本非常高,因而就近处理、地方割据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尽管行业空间可能很大,但难以孕育出真正的龙头企业。
鉴于此,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两项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及电池溯源信息管理制度。首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车企和电池生产商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体责任。根据高工锂电新闻,由于正式政策即将落地,很多车厂正在积极寻找行业领先的电池回收企业进行绑定,以获得在锂电回收行业的危废资质。
其次,车企还将实施电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利用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废旧电池,统计并发布回收信息,确保废旧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由于电池在出厂之际就开始附带编码信息、并可以实现全寿命追溯,可以有效避免电池流向不具资质的小回收商。
动力锂电回收行业早期开始注重规范的制定,为行业未来的良好竞争格局奠定了基础。如果政策能够持续有效引导行业发展,那么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与车厂形成良好协作关系、并且具备很强资金实力(考虑环保成本、回收行业投入巨大)的回收企业具备成长为未来龙头的巨大潜质。
结论:1)多数电池厂方形、圆柱、软包三条路线并举,绝对占优方案尚未出,软包对于中段的电池成型和组装环节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卷绕依然适用;2)整线并非伪概念,对于电池厂商而言、可满足其越来越高的自动化需求,对于设备商而言、可逐步提升占有率;3)高镍正极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因而单位投资额较高;4)锂电回收中梯次回收相对更成熟,磷酸铁锂相对于铅蓄电池的经济性逐步显现。在投资方向上,我们大家都认为需重点关注:1)具备设备整线能力的先导智能、赢合科技;)高镍正极加工设备及集成核心供应商百利科技;3)锂电回收市场更关注梯次利用方向,建议关注天奇股份、光华科技。
工业机器人9月单月产量增速为-16.4%,而6、7月增速分别为7.2%、6.3%。根据最新的IFR预测,本年度全球全年工业机器人增速预期为由15%调低为10%左右。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年累计增速约为15%-20%。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连续4月大幅放缓,主要原因包括:1)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业机器人作为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领域的顺周期行业,景气度受到一定冲击;2)贸易战导致下业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升,下业capex速度普遍放缓。
中长期来看,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潜力空间巨大。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IFR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505台/万工人,而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普遍高于1000台/万工人的水平,是我国的两倍。考虑到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最早推广、渗透的行业,其他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程度甚至可能更低。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指出,当前机器换人在区域分布上最为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中,珠三角以广州、佛山为代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非常大;长三角以上海、江苏为代表,机器人制造的几大巨头在此均有布局。目前潜力比较大的地区有两个,其一是环渤海地区,辽宁、唐山等地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另一个则是以重庆为代表的内陆地区。根据IFR的最新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52.1万台,其中中国销量将达21万台,同比增速23.5%,仍将是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最为活跃的地区。
据CRIA与IFR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14.1万台,同比增长58.1%,增速创历时新高。其中,国产机器人销售3.78万台,同比增长29.8%;外资机器人销售10.3万台,同比增速71.9%。与上年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速基本稳定,外资品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增速。外资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为73.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从内外资结构看,2017年在主要行业中,汽车行业外资品牌机器人仍主导市场,国产机器人占有率约为10%左右,占比下降近6.2个百分点;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中,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比28.4%,比上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在金属加工业中,国产机器人占市场总量的51.8%,比上年下降了4.44个百分点。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继续扩大,已涉及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和110个行业中类,释放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国内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采取过度价格竞争、而缺乏产品竞争力的参与者最终可能出局。从上市机器人公司2018H1增速来看,埃斯顿、拓斯达等增速超过行业增速,这说明行业内仍有大量企业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由于成长性好、且具备一定的盈利前景,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国产参与者,而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储备、主要依赖价格竞争,在上下料及搬运等领域抢夺一定市场份额。但去年以来,海外产能在国内有效释放,对这部分国产机器人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对于小厂商而言,通过不盈利甚至亏本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的难度大大加大,后续可能迫于竞争压力、最终出局。
11月18日-11月23日(共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3.5%,机械行业指数下跌4.8%。机械子板块中,下跌最少的铁路设备,下跌0.95%
2018年10月23-25日,2018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在杭州隆重启幕。开幕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代理商工作委员与易极联合发布“中国二手机市场流通指数”。
2018年第三季中国二手机价格指数值为75.55,同比增速为-3.6%,环比增速为-27.6%;从趋势性来看,中国二手机市场价格指数变化趋势整体逆势于CMI指数,周期性上来说,显著领先于CMI指数一个季度左右。
置换升级。近两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存量设备逐步进入更换期,更新需求逐步占据主导。从易极拍卖成交的设备平均机龄统计来看,2016-2017年高机龄设备开始进入了设备置换周期。平均5-7年的旧机,开始进入置换升级市场。同时,5年处于工程设备大修的临界点,也是设备二次交易的最佳置换期,终端用户通常会在6年内置换掉旧机。
(2)现代物流“智”在必行!徐工出席中国(徐州)智慧物流国际发展大会(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日前,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中国(徐州)智慧物流国际发展大会”隆重开幕,徐工智联、徐工汽车与全球20个国家近500名行业协会、企业与高校代表应邀出席。本次大会以“互联互融、开放共享”为主题,探讨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新挑战,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物流合作和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5-10年是国家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装备制造行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徐工集团充分发挥、利用徐州区位优势,聚焦发展要素,以现代公路运输设备以及智慧物流体系,积极参与现代物流产业升级。在服务于徐工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建设的同时,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更多贡献。
(1)首辆新能源客车下线雷丁秦星新建商用车基地正式投产(来源:线日,雷丁秦星新建商用车基地第一辆新能源客车—G10在咸阳下线,标志着雷丁秦星商用车新基地正式投产。这是雷丁汽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陕西汽车工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为雷丁“
·蓝双100战略”的实现和渭河汽车工业走廊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年产能25万辆的雷丁秦星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总建设面积近5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达成年产值275
35亿元、带动配套产值约500亿元。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规划建设为全球高品质智能化制造工厂,冲压车间将采用5400吨全自动模块冲压生产线,金属钣件生产自动化率100%;焊装车间采用智能焊接机,机器人数235辆,焊接自动化率100%;涂装车间采用机器人92辆,中、上涂内外版喷涂自动化率100%;总装车间采用多车型混线秒即可下线一辆整车,制造水平全球领先。(2)宁德时代PK松下-特斯拉暂落下风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巨大(来源:真锂研究)
最近,瑞士联合银行(UBS)对松下、LG化学、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电池进行测试评估,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的松下电池成本是
.1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76元/瓦时),远低于其他三家竞争对手,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约0.15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1.03元/瓦时),在四家企业中成本最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能量密度和电池组成本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在年底前实现0.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
元/瓦时)的电池成本目标,而这也意味着明年可以生产标配版的Model 3电池组。UBS还预计这四家电池生产商在2025年之前将掌握70%的市场份额,未来两至三年,电池成本将下降约10%。5.3. 半导体加工装备
11月19日,中科九微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四川南充顺庆举行。据今日顺庆报道,中科九微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
28亿元,占地约290亩,将研发、生产半导体晶圆片生长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的核心部件和各种传感器、控制电源等产品。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整个项目预计于2019年竣工投入使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年创税不低于1.3亿元。(2)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连续5个月下滑,创11个月新低(来源:SEMI)
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货金额,达20.6亿美元,连续5个月下滑,创下11个月新低,月减0.9%,年增2%。SEMI指出,10月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减少,反映了近期
PC、手机与服务器等产品需求走弱的趋势,同时,受到中美贸易战升级、DRAM价格涨势反转走跌、挖矿热潮急退等因素冲击,近期半导体产业频传砍单及库存偏高等消息,包括ASML、应材、NVIDIA等相关供应链业绩不如预期,调研机构、外资券商纷纷下调第四季与2019年半导体产业展望。5.4.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1)
极智嘉Geek+获1.5亿美元B轮融资,刷新物流机器人融资记录(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Geek+)正式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再一次刷新了全球物流机器人行业的融资纪录,本轮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金,原有股东祥峰投资、火山石投资跟投。随着本轮融资的完成,Geek+成为了第一家从物流领域发展出来的AI机器人独角兽公司,并正在迅速往更广泛的AI机器人领域发展。截至目前,Geek+的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越5,000
台,已经完成部署了超过100个机器人项目,业务范围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欧洲、美国等区域,并已经和各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广泛建立了合作,包括电商、物流、汽车、快时尚、医药等众多领域。(2)IPG推出新一代高功率激光器(来源:OFweek 激光网)
2018年11月,IPG宣布公司推出新一代高功率激光器。这款新产品除了具有业内最小的重量和尺寸以及行业内最高的电光转化效率外,还融入了准连续(QCW)模式、可调模式光束(
)和集成LDD焊接全过程监测专利技术的高功率扫描头三项创新。准连续(QCW)模式仅在IPG公司所提供的最新版本YLR和
激光器产品中实现,可改进切割和钻孔质量,并提高整体产量,同时节省材料、时间和经营成本。可调模式光束(AMB)功能在客户灵活性方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帮助客户实现了薄金属切割所需的精度,以及更厚金属所需的质量和速度。可调模式光束(AMB)还在某些焊接配置中提供生产力解决方案,此举有助于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集成LDD焊接全过程监测专利技术这一完整集成且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可满足汽车和医疗等行业不断增强的质量监控要求。与IPG公司最近发布的高功率扫描头和行业标准高功率激光器完全集成后,Laser Depth部门内部生产的内联焊接全过程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关键加工特性进行最全面且最直接的测量,其中包括工作距测量、焊缝定位、实时熔深测量、焊后表面形貌以及横截面扫描。该技术与IPG公司的高功率扫描头的集成,可提高远程焊接的一致性,并且为电动汽车、座椅、动力总成和白车身等应用情况节省了大量成本。5.5. 轨道交通
(1)33天超1300亿!发改委密集批复大块头基建项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近一个月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大动作不断。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显示,该项目总投资
亿元,其中机场工程投资394.27亿元。不仅如此,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短短
天,发改委连续批复了三个投资规模3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达1324.09亿元。从发改委公布的有关数据分析来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自今年三季度以来出现非常明显增长态势。今年三季度发改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金额是二季度的4.8倍,是一季度的2.6倍。